哈佛為扎克伯格開拓業務提供了特有的資源。“在哈佛,建立網站是很常 見的,”莫斯科維茨說,“甚至有一只表現出色的對沖基金也是學生在讀本科時 創立的。因此,諸如’我的室友喜歡做那些大型消費網站'這樣的話也并非不 可思議?!逼渌S多像文克萊沃斯與納倫德拉這樣的年輕學生甚至在為社交網站 工作。
而且,扎克伯格的室友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才華。在其他學校他無法找到 具有莫斯科維茨那種天分的人,而這個天才和他只有一墻之隔。兩個人直到那 一年年初搬入同一個套間時才相遇,扎克伯格發現這位室友不只是個勤奮的編 程員,而且是一位知性的,能夠多年勝任Facebook的首席技術官。而 與扎克伯格共處一室的克里斯?休斯則能說會道,極有教養,他后來充當了 Facebook的發言人。幾年后,休斯還在2008年奧巴馬總統的競選中發揮了重大 作用。
當然,假如一件事物源于學術界最卓爾不群的殿堂,那必定會具有吸引力。 哈佛的聲名賦予了一種認同,這種認可在任何領域都不容忽視。與哈佛千絲萬 縷的聯系使一個產品更為可信,任何人如果加入一個發端于哈佛的社交圈都會 順理成章地洋洋自得。這是Facebook在初期就炙手可熱的重要因素。
這種網絡服務也沒有給哈佛學生異常珍視的名校身份帶來影響,它在評估 用戶成功的同時也確認了該用戶的社交影響力范圍。扎克伯格的朋友山姆?萊辛 (Sam Lessin)是他的一個同班同學,也是Facebook的早期用戶。他表示:“哈 佛存在不容忽視的潛在社交競爭,我認為這是Facebook在成立之初的推動力。” 假如要在網上展示并保留個人簡歷和社交圈子,就讀于哈佛大學的這些天才精 英們就不會為自己努力構思更佳簡歷和構建最廣的社交網而后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