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憶下《哈佛深紅報》在Facebook成立不到兩周時發表的那篇評論文章, 作者阿米麗亞?萊斯特一針見血地指出:“至于為什么以哈佛學生為首的大學生 會尋找機會以一種誘人的網絡自我形象為時尚,很少有人表示不解。大多數人 \ 在高中學習時都累積了讓自己在競爭中立足的豐富經驗,這種經歷會體現在遞 交給大學的入學申請中。用戶多數時候都是在作秀,讓大眾了解為什么我們是 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個體。簡而言之,那就是哈佛學生更優異的表現?!?/span>
然而,對于扎克伯格又為何在哈佛啟動Facebook,有些人將其描述得陰暗 險惡。以這些敘述來看,扎克伯格就是個小偷,Facebook是其他哈佛學生的創 意??穫?/span>?文克萊沃斯、泰勒?文克萊沃斯和迪夫亞?納倫德拉對此提出的指 控性質最為嚴重。這三人起訴時稱,扎克伯格在被他們雇用進行編程期間竊取了 他們三人關于聯網哈佛計劃的無數構想。為他們工作了一兩個月后,扎克伯格 得出結論,認為這三人的計劃不可能成功,而此后不久他就開始籌備Facebook。 對扎克伯格那剛起步的公司而言,這一糾紛會成為一個代價頗高的難題。
截至2004年4月中旬,Facebook已運行了兩個多月,如今的首席財務官薩 維林當時還是業務經理。他從那時起就采取行動,讓Facebook以正式的商業經 營形式運作。薩維林在自己中學母校的所在地佛羅里達成立了一家有限責任公 司,公司的注冊合伙人有扎克伯格、莫斯科維茨和薩維林。
雖然Facebook在最初幾周沒有收入進賬,但到2月中旬為止,一些投資人 已經開始致電扎克伯格,表達了他們的融資意向。聽說這個新興的網站發展迅 猛,這些人就想分得這塊利潤蛋糕。扎克伯格的一位同班同學萊辛,其父親是 一位知名投資人。那個學期末,萊辛帶扎克伯格去了紐約,與一些風險資本家 以及金融和傳媒界的高管會面。